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类型、特征及演化趋势分析 |
| |
引用本文: | 李秀珍, 孔纪名, 崔云, 田述军, 钟卫, 韩陪锋, 张引. 2014: 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类型、特征及演化趋势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2(2): 272-279. |
| |
作者姓名: | 李秀珍 孔纪名崔云 田述军钟卫 韩陪锋张引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表生过程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3.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绵阳 621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733205);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子课题(KZZD-EW-05-01-02)资助 |
| |
摘 要: |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在对芦山地震重灾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及震后演化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芦山地震新诱发次生地质灾害1337处,主要次生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新增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白垩系、三叠系砂泥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第三系砾岩半成岩地层的陡坡和陡崖上以及全强风化壳和第四系堆积物中,并沿龙门山南段断裂带(中林双石断裂)以及宝兴河、芦山河、灵关河等河谷和沟道两侧以及公路内侧山坡的陡坡地段集中分布。芦山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千计的次生地质灾害,还形成了许多潜在的、隐蔽性强的地质灾害,地震灾区的次生地质灾害总体会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
|
关 键 词: | 芦山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类型 特征 演化趋势 |
收稿时间: | 2013-02-20 |
修稿时间: | 2013-09-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