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志留纪—泥盆纪中性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刘彬,伍炼华,马昌前,徐雨,李福林,湛君明,黄坚,孙洋.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志留纪—泥盆纪中性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23(6):2398-2414.
作者姓名:刘彬  伍炼华  马昌前  徐雨  李福林  湛君明  黄坚  孙洋
作者单位: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2130309,41972066,4150205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12120115026901,1212011121270);
摘    要:细致地调查与研究同折返或后碰撞岩浆岩能为理解大陆深俯冲-折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及恢复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非常关键的线索.以东昆仑东段巴隆-金水口地区晚志留世-泥盆纪同折返期中性岩类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综合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同折返期岩浆形成机制及其始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结果显示,巴隆和金水口地区中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0 Ma和405 Ma,与东昆仑地区榴辉岩的折返时限重叠.其中,巴隆闪长玢岩具有相对低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K2O,而金水口闪长岩则具有相对高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Na2O.巴隆闪长玢岩的Nb/La比值随着Mg#降低而降低,符合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assimil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的成分演化趋势,并且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分离结晶演化曲线上.但是金水口闪长岩的Nb/La比值与Mg#之间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部分熔融曲线上.此外,与金水口闪长岩相比,巴隆闪长玢...

关 键 词:中性岩  陆壳折返  志留纪-泥盆纪  始特提斯  东昆仑造山带  岩石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