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第四纪的生源蛋白石记录: 与东亚季风、全球冰量和轨道驱动的联系 |
| |
作者姓名: | 王汝建 翦知湣 肖文申 田军 李建如 陈荣华 郑玉龙 陈建芳 |
| |
作者单位: |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 |
| |
摘 要: | 据南海中部1993~1996年颗粒通量的研究表明, 蛋白石通量可以用来指示初级生产力的变化, 这一结果为追溯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表层生产力的变化与东亚季风的演化关系提供了依据. 通过南海ODP184航次等6个站位生源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研究发现, 北部站位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自470~900 ka以来明显增加, 并且冰期升高, 间冰期降低; 而南部站位自420~450 ka以来明显增加, 并且间冰期升高, 冰期降低. 这种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变化反映了南、北部表层生产力呈现“跷跷板”式的变化, 即冰期冬季风加强, 北部表层生产力增加, 南部表层生产力降低; 间冰期夏季风加强, 南部表层生产力增加, 北部表层生产力降低. 北部ODP1144站和南部ODP1143站第四纪以来蛋白石含量与全球冰量(δ 18O)和轨道参数(ETP)的时间序列交叉频谱分析和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变化可能有不同的驱动机制. 在轨道时间尺度上, 全球冰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冬季风强度和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而岁差和斜率相关的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强度和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
关 键 词: | 生源蛋白石 表层生产力 东亚季风 全球冰量 轨道驱动 ODP184航次 第四纪 南海 |
收稿时间: | 2006-06-08 |
修稿时间: | 2006-06-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