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的数值模拟与阶段性结构特征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罗雄,李国平.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的数值模拟与阶段性结构特征北大核心CSCD[J].高原气象,2018(2):406-419.
作者姓名:罗雄  李国平
作者单位: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610225;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57;41765003;91337215);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42)
摘    要: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并结合NCEP-FNL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F卫星TBB数据以及CM ORPH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29日至7月1日的一次高原横切变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降水、热力、水汽和动力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高原切变线过程的降水量和落区。在高原切变线活动期间,不同阶段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切变线附近通常对应TBB<-20℃的云区;随着切变线的发展,TBB值降低,在云区内有多个TBB<-60℃的对流活动中心,对应主要降水期;在切变线减弱阶段,TBB值升高,降水趋于结束。高原切变线存在"南暖北冷"的热力结构,在切变线发展维持阶段呈现高层稳定、低层不稳定的垂直分布特征;高原切变线也是水汽的聚集带,水汽通量散度的转变对高原切变线的发展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在切变线初生阶段和维持、发展阶段,垂直方向上存在正涡度中心和辐合中心,呈现对流层低层正涡度和高位涡中心相耦合的动力结构;气旋式切变有利于高原切变线上正涡度的维持;散度场上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切变线上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高原切变线上的辐合带先于正涡度带开始减弱、消失是高原切变线减弱的一种特征信号。

关 键 词:高原切变线  数值模拟  对流云团  水汽通量散度  切变涡度  结构特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