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物源示踪的有效方法——粒度分析
引用本文:冯志刚,王世杰,孙承兴,刘秀明.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物源示踪的有效方法——粒度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3,23(5):583-583.
作者姓名:冯志刚  王世杰  孙承兴  刘秀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49833002,,,
摘    要:在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水热条件充沛,广泛发育着厚度不一的红色风化壳。由于碳酸盐岩易溶蚀,酸不溶物含量低,同时宏观上风化壳和下伏基岩呈突变接触,风化壳中原岩的残余结构消失,在野外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支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演化关系,所以这些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物质来源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而物质来源的准确识别是进行这些风化壳机理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笔者在对贵州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研究过程中,尝试通过粒度分析,来探讨风化壳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特征。在不同环境背景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是不同的。

关 键 词:红色风化壳  粒度分析  物源示踪  碳酸盐岩  岩溶区  环境地球化学  有效方法  中国科学院  粒度参数  国家重点实验室
收稿时间:2003-01-05
修稿时间:2003年1月5日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red weathering crust in Karst area:Grain size analysi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