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几个基本问题
引用本文:温昕晟, 杨双艳, 高铭祥, 等. 2024.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J]. 大气科学, 48(3): 1043−105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207.22077
作者姓名:温昕晟  杨双艳  高铭祥  李天明
作者单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2.广州市气象台, 广州511430;3.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大气科学学院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 美国夏威夷968226;4.宁夏气象台, 银川75000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F0805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504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1066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3D01B06
摘    要: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10~3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欧洲阻塞频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对欧亚极端高温发生频率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欧亚中高纬10~30天大气ISO表现出东传和西传两种模态。东(西)传模态下,对流层西北—东南向倾斜的四极型(东西向分布的偶极型)准正压位势高度异常耦合温度异常同时向东南方向(向西)传播。位相合成表明,在两个模态下,中高纬低频Rossby波列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显著影响欧洲阻塞的发生。东(西)传模态位相6~7(5~6)期间,欧洲阻塞发生最频繁。
在东(西)传模态位相6~7(5~6)期间,欧洲西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及我国东北平原(欧洲和乌拉尔山)地区分别受准正压的+-+-(+-)高度异常控制。有阻塞发生时,东传模态下,欧洲西部的正高度异常强度明显增强,乌拉尔山地区,东欧平原以及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的高度异常强度均有所减弱。同时,欧洲以南出现负的高度异常;西传模态下,偶极型高度异常强度均增强,欧洲以南和我国东北平原分别出现负的和正的高度异常。可见,在两个模态阻塞频发位相下,阻塞的发生增加了欧洲和我国东北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降低了欧洲以南和乌拉尔山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欧洲阻塞活动显著调控了欧亚中高纬地区大气ISO两个传播模态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




关 键 词:欧亚中高纬  季节内振荡  欧洲阻塞  极端高温
收稿时间:2022-05-11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