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轨道误差的统计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秀海 胡寿村 赵海斌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合肥 23002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22790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1000000), 空间碎片与近地小行星防御科研项目(KJSP2020020204、KJSP202002010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科学专项(CMS-CSST-2021-B08)和小行星基金会资助 |
| |
摘 要: | 精确确定近地小行星轨道是近地天体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然而由于观测弧长、观测精度以及力模型的制约, 不同目标存在不同的轨道误差. 基于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小天体数据库中3万多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数据, 对其轨道根数误差开展了统计分析研究. 发现近地小行星轨道半长径误差存在双峰分布现象, 且产生的原因与观测弧段的分布有关. 研究了半长径误差与观测弧长的关系, 得到了拟合优度达0.90的回归方程. 进一步将绝对星等参数考虑在内, 采用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对观测始末时间跨度、轨道周期、绝对星等、半长径误差搭建了参数训练网络, 该方法使得拟合优度进一步提升至0.96, 能够快速合理地对近地小行星半长径误差进行评估. 此外, 对比了观测弧长对半长径误差、偏心率误差、倾角误差的影响, 发现3者随观测弧长增加的改进程度存在差异. 最后, 还对比分析了半长径与轨道倾角误差分布随轨道倾角的变化, 发现倾角误差分布特征与观测精度的选择效应有关. 这些统计分析工作有助于增加对近地小行星轨道误差分布规律的认识, 为进一步改进近地小行星轨道精度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小天体: 近地小行星 天体力学: 轨道误差 方法: 统计 |
收稿时间: | 2023-06-07 |
|
| 点击此处可从《天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天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