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氢区S187的大尺度CO多谱线观测 |
| |
作者姓名: | 徐小云 陈学鹏 张世瑜 孙燕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413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A1608000、2017YFA0402701),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QYZDJ-SSW-SLH047),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Y2022085),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xbzg-zdsys-202212)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项目资助 |
| |
摘 要: | 大质量恒星强烈的反馈深刻影响其周围的星际介质, 并可能触发下一代恒星形成. S187是位于银河系第2象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 呈现出“扫集-坍缩”的触发式恒星形成模式.基于“银河画卷”巡天12CO/13CO/C18O (J=1-0, 下文J=1-0为简便起见省略)谱线数据, 对S187区域分子云的基本性质开展了研究, 探索了该区域大质量恒星对分子云的反馈. 利用GaussPy+和聚类算法, 在该区域证认了32个分子云, 并结合Gaia (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卫星恒星消光数据测量得到其中8个分子云的距离. S187区域由13CO和C18O示踪的相对致密的气体含量相比于银道面第2象限大部分区域的分子云高出1–2个量级. S187区域分子云中证认了243个13CO团块和98个C18O团块, 其中有7个13CO团块和5个C18O团块有形成大质量恒星的潜力. 研究结果显示, 大质量恒星的反馈对其周围分子云的聚集作用明显, 为下一代大质量恒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
关 键 词: | 星际介质: 云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恒星: 形成 射电谱线: 星际介质 星际介质: 个别: S187 |
收稿时间: | 2023-05-15 |
|
| 点击此处可从《天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天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