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树的成型 |
| |
作者姓名: | 舒德干 |
| |
作者单位: | [1]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2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806401);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PSRIRT);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本文由笔者在Elsevier出版的《Cambrian Explosion:Birth of Tree of Animals》编译而成,略有增删.成文时得益于我的许多同事们先前在澄江化石库和其他早期生命研究上的贡献以及Conway-Morris和Yasui对初稿的审读并提出宝贵的建议;程美蓉、翟娟萍、郭宏祥、姬严兵和姚妍春在野外和实验室工作上给予了帮助;傅东静、姚肖永博士生花费不少精力将原英文稿译为中文,谨此一并致谢! |
| |
摘 要: |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代表),另一个则发生在“寒武前夜”(即前寒武纪末期),以伊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这次独特的三幕式大爆发分步完成了动物形态演化谱系树(简写为TOA)的成型。已有化石证据显示,动物树的3大主体或3个亚界的起源及其早期辐射分别发生于寒武纪大爆发这3个主要阶段。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涵盖了该亚界中所有6大分支(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和绝灭了的古虫类)的原始类群,澄江动物群时代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的顶峰,完成了动物树框架的成型,从而宣告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基本终结。其学术重要性超越了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因为前者位于动物树形成的“源头”,而后者仅代表此后的“一段流程”。在动物演化历史上4个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创新事件(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后口动物起源和脊椎动物起源)中,第一个发生在伊迪卡拉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其余3个则可通过梅树村化石群和澄江化石群观察到其完成的主体过程。已灭绝的古虫动物门,是初具鳃裂构造的原始分节动物,作为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的一个珍稀“缺环”,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古囊类兼有两侧对称的古虫类和一些原始棘皮动物的镶嵌体征,最可能代表棘皮动物的一个根。在早寒武世动物演化谱系中,后口动物的"顶端类群"的代表是被誉为“第一鱼”的昆明鱼目,目前已知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具对眼、脊索与串珠状脊椎软骨共存的原始脊椎,?
|
关 键 词: | 寒武纪大爆发 动物树 澄江化石库 后口动物亚界 古虫动物门 脊椎动物起源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