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 |
作者姓名: | 车存伟 张明军 王圣杰 杜勤勤 邱雪 马荣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71409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03,41771035);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2018C-02);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SXSD201703) |
| |
摘 要: | 雨滴从云底降落到地面过程的云下二次蒸发现象会影响雨滴中的同位素比率,明确降水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对研究流域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络(GNIP)、相关文献同位素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首先建立局地大气水线(LMWL)定性分析了黄河流域云下二次蒸发与各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其次运用改进的Stewart模型定量计算了蒸发剩余比(f)和云底降水与地面降水的D-excess之差(Δd)。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LMWL方程为:δ2H=7.01δ18O+1.25(n=293,R2=0.92),斜率和截距相比GMWL均较小,说明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云下二次蒸发的影响。其中0~10 mm的降雨事件对云下二次蒸发影响显著;气温越高,或者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云下二次蒸发越强烈。(2) 季节变化上,从春季到冬季, f和Δd逐渐增大,云下二次蒸发逐渐减小。空间变化上,蒙甘区、蒙中区、晋陕甘区和渭河区的西安,年际间云下二次蒸发变化较大,而青南区、祁连-青海湖区、渭河区的平凉、长武、华山和鲁淮区年际差异较小。(3) 降水中Δd和f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不同气象要素范围内有不同的数值,由于不同区域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经验公式时需考虑研究区的具体气象条件。
|
关 键 词: | 稳定氢氧同位素 云下二次蒸发 降水 黄河流域 |
收稿时间: | 2019-01-0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地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