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低频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
引用本文:张瑛,陈隆勋,何金海,李薇.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低频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8,66(4):577-591.
作者姓名:张瑛  陈隆勋  何金海  李薇
作者单位: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利用日本GAME资料、TRMM卫星资料及中国730站降水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对流层至平流层低频振荡(LFO)的传播特征及该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变化的LFO型,结果表明:1998年5-8月,在青藏高原经纬度上,对流层LFO的东西向传播特征与季节变化有关.在东西方向上,高原和东亚大陆雨季开始前,LFO以向东传播为主;在雨季开始后,LFO以向西传播为主.南北方向上,LFO的传播在雨季前后基本一致,高原南北两侧均向高原传播.在南北方向上,青藏高原是LFO的汇;而在东西方向上,高原西部只在雨季开始后是LFO加强区,使西传进入高原的LFO继续西传.整个大气层以对流层顶(100 hPa)LFO最强,进入平流层LFO迅速减弱.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两次明显的LFO循环,我们根据两次降水LFO各位相合成分析了降水、500和100 hPa LFO环流以及沿30°N LFO垂直环流.结果表明:来自西伯利亚向南传播和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向北传播的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形成了高原东部上空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以及来自中纬度西太平洋南下西移经日本、黄海到达中国大陆东部海洋上空的LFO反气旋(降水谷值期)和气旋(降水峰值期)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烈的下沉(降水谷值期)和上升(降水峰值期),形成长江中下游降水LFO谷值期和峰值期.

关 键 词:低频振荡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  夏季强降水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o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 valley in 1998
ZHANG Ying,CHEN Longxun,HE Jinhai,LI Wei.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o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angtze valley in 1998[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8,66(4):577-591.
Authors:ZHANG Ying  CHEN Longxun  HE Jinhai  LI Wei
Abstract:
Keywords: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Tibetan Plateau  Mi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Summer heavy rai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