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空间检验方法在不同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评估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俞碧玉 朱科锋 |
| |
作者单位: | 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 上海 200335;南京大学,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大学,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4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5124) |
| |
摘 要: | 利用单一的客观评估方法并不能有效揭示预报误差来源。利用逐小时5 km格点融合降水产品,本研究使用了多种客观评估方法综合评估了南京大学2016年夏季汛期试验4 km与12 km WRF模式。整体上,两种分辨率都能成功地预报主雨带,4 km WRF在午后对流及复杂地形预报上更优。比较了各类客观评估方法,邻域法显示4 km WRF预报准确性更高,但对于强降水(≥13 mm·(6 h)-1),两种模式预报的空间误差都较大。尺度分离法显示,对于小尺度系统,4 km WRF能较好再现对流但存在较大位置误差,而12 km WRF则漏报。MODE法(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显示4 km WRF在对象强度预报上更接近观测,但强度和范围偏大,导致华南偏强,而范围偏小造成江淮偏弱,12 km WRF低估主要是漏报。不同评估方法能清晰展示4 km WRF和12 km WRF预报误差的差异,为后续模式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 键 词: | 对流可分辨模式 午后对流 降水日变化 邻域法 尺度分离法 MODE方法 |
收稿时间: | 2021-02-26 |
修稿时间: | 2021-05-26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