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陕西初夏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梁生俊 王培 高守亭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 100029;陕西省气象台,西安 710014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 10002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10002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EW-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950 |
| |
摘 要: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陕西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6月2日00:00(协调世界时,下同)至3日12:00陕西中部初夏的一次区域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受500 hPa冷涡底部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偏东风气流的共同作用造成这次突发区域性暴雨.模式结果与实况降水情况基本一致,24 h降水模拟能够很好地体现暴雨过程的中心位置,暴雨区域的主要范围和暴雨形势的走向.垂直运动场和降水区对应较好.通过对位涡的分析可得到,此次暴雨过程中有一股很强的干冷空气从对流层顶向下传播,这种强干侵入的形式有利于强降水的生成.广义位温和对流涡度矢量异常的分布和垂直变化很好地反映了陕西这次暴雨过程的落区及其演变,并且对本次暴雨的预报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
关 键 词: | 初夏暴雨 数值模拟 对流涡度矢量 |
收稿时间: | 2010-11-11 |
修稿时间: | 2012-10-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