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黄海地区二叠系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上升流成因
引用本文:吴飘,陈建文,张银国,龚建明,蓝天宇,薛路,可行.南黄海地区二叠系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上升流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1):138-158.
作者姓名:吴飘  陈建文  张银国  龚建明  蓝天宇  薛路  可行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 崂山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3.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4.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6.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前人对南黄海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层状硅质岩的生烃潜力和成因研究较少,本文利用下扬子-南黄海地区的5口钻井资料,对二叠系孤峰组硅质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通过与现代秘鲁上升流区的沉积物进行元素含量对比,分析了南黄海地区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成因机制。结果显示,下扬子-南黄海地区孤峰组具有硅质岩和硅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的特征,是一套呈SWW-NEE向展布的过成熟偏腐殖型优质烃源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南黄海地区孤峰组硅质烃源岩和秘鲁上升洋流沉积物均表现出还原性敏感元素和生产力敏感元素相对富集,K、 Ti、 Mn相对亏损,具有Co×Mn<0.4、Cd/Mo>0.1的特征,显示为大陆边缘的上升流成因。研究显示,南黄海地区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高生产力控制,形成于中等滞留的缺氧-硫化环境。与硅质泥岩相比,孤峰组硅质岩的陆源碎屑输入和Co×Mn值较低,Zr/Rb值较高,这意味着硅质岩沉积时期的上升流活动强度大于硅质泥岩。此外,部分探井中的孤峰组硅质泥岩相对于硅质岩具有较高的化学蚀变指数,说明古气候变暖是造成上升流活动减弱和硅质沉积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硅质岩  上升流  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地区  孤峰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