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福建省万寿岩遗址船帆洞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赵举兴,陈泉霖,张书光,李长安,林淑珍,程乔,刘林敬.福建省万寿岩遗址船帆洞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2):192-199.
作者姓名:赵举兴  陈泉霖  张书光  李长安  林淑珍  程乔  刘林敬
作者单位:1. 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2. 福建省煤田地质局;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4.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万寿岩船帆洞沉积物的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2021J013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锡林郭勒草原全新世古植被演替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42177428);
摘    要: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植硅体  孢粉  古气候  船帆洞  万寿岩遗址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