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次导致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和风场垂直结构特征
引用本文:祁秀香,郑永光,伍志方,林中庆,赵小伟,李海洋,王开燕.一次导致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和风场垂直结构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15,31(3):345-354.
作者姓名:祁秀香  郑永光  伍志方  林中庆  赵小伟  李海洋  王开燕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气象局,广东 广州 51146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广东省气象台,广东 广州 510080,广州市南沙区气象局,广东 广州 511462,广州市南沙区气象局,广东 广州 511462,广州市南沙区气象局,广东 广州 511462,广州市南沙区气象局,广东 广州 511462
摘    要:利用NCEP分析资料、云地闪电、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和RASS观测资料,对引发2009年8月6日广州南沙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和风场垂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登陆后重新加强的热带风暴内发生、发展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其内若干对流单体及其“列车效应”是导致大暴雨的直接原因;(2) 强地闪集中发生在云顶相当黑体温度(TBB)低于-64 ℃云区和大TBB梯度区内,或40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及回波梯度大值区,强地闪活动略落后于强降水;(3) 风场垂直结构观测表明,α-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低层急流有两次加强过程,与低空入流两次增强有直接对应关系;急流轴上多个中尺度脉动及低涡发展与雨强的剧增相对应,其时间尺度为0.5~1.0 h,这种风场的中尺度特征正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强上升入流和下沉气流在风廓线雷达观测到风场垂直结构中的反映;(4) 边界层的上升运动发生在α-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前部,上升运动与地面中尺度低压生成及辐合线有关,中尺度低压和上升运动的出现比强降水提前1 h。

关 键 词: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  风廓线雷达  风场垂直结构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