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洲地区盆地演化与油气分布
作者姓名:张光亚  余朝华  陈忠民  张荻萩  温志新  黄彤飞  王彦奇  刘小兵  马锋  赵健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72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2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专项“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2013E-050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苏丹Muglad盆地精细勘探领域评价与目标优选”(2015D-0909)
摘    要:非洲地区盆地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待发现资源量大,是当前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非洲板块在显生宙主要经历了冈瓦纳大陆形成、整体运动和裂解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盆地。通过板块构造演化和原型盆地研究及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形成于古生代早期,受海西运动影响,油气主要富集在挤压背景下形成的大型穹隆构造之中,以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主;北非边缘裂谷盆地海西运动之后普遍经历了裂谷和沉降,裂谷期各盆地沉降幅度和沉降中心的差异导致了油气成藏模式和资源潜力的差异;东、西非被动陆缘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潘吉亚大陆的解体、大西洋和印度洋张裂的过程中,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普遍发育含盐地层,形成盐上和盐下两套含油气系统,东非被动陆缘盆地结构差异较大,油气分布主要受盆地结构控制;中西非裂谷系是经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3期裂谷作用而形成的陆内裂谷盆地,受晚白垩世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近东西向展布盆地抬升剧烈,油气主要富集在下白垩统,北西南东向盆地受影响较弱,油气主要富集在上白垩统和古近系之中;新生代东非裂谷系盆地和红海盆地形成时间相对较晚,以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主,新生代三角洲盆地中油气分布主要受三角洲砂(扇)体展布和盆地结构所控制。

关 键 词:非洲板块  盆地演化  油气分布  资源潜力  
收稿时间:2017-09-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