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N油田A油组钙质隔夹层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引用本文:廖明光, 黄志强, 廖纪佳, 梁文锋, 张航, 潘柯宇. 2020. N油田A油组钙质隔夹层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0(1): 26-34.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0)01-0026-09
作者姓名:廖明光  黄志强  廖纪佳  梁文锋  张航  潘柯宇
作者单位:1.四川省天然气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3.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4.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 (武汉),武汉 430010; 5.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成都 618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基础研究冶(编号:2014CB239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泥质岩层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油气成藏的控制机理研究冶(编号:41502146)联合资助。
摘    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隔夹层控制油气水运动规律,对于寻找剩余油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文以N油田TF组2段A油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岩心测试、测井、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其钙质隔夹层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测井识别特征,并从沉积环境、物质来源、成岩作用相结合的角度分析钙质隔夹层的成因。研究表明,A油组纵向上发育的三套钙质隔夹层主要发育在前滨滩坝沉积微相,顶钙与底钙的岩性以砂质生屑质灰岩为主,中钙为钙质砂岩;三套钙质隔夹层中生物碎屑主要以腕足、腹足、有孔虫为主,含少量棘皮、瓣鳃、红藻、介形虫、苔藓虫等;成岩作用主要为胶结作用,胶结物类型包含早期方解石胶结物、中期铁方解石胶结物、晚期铁白云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隔夹层中碳主要来自于沉积过程中的海水,同时有少量来自于大气淡水和有机酸,Ca2+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其次为钙长石溶解、铝硅酸盐矿物的水化作用。

关 键 词:钙质隔夹层  地质特征  成岩作用  物质来源
收稿时间:2019-10-23
修稿时间:2020-01-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