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
| |
引用本文: | 曾瑞垠, 祝新友, 张雄, 詹勇, 肖剑, 谭康雨, 黄建业, 张华, 曾保成, 杨凤军. 2020: 海相砂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以中非加丹加铜矿和云南东川铜矿对比研究为例. 地质通报, 39(10): 1608-1624. |
| |
作者姓名: | 曾瑞垠 祝新友 张雄 詹勇 肖剑 谭康雨 黄建业 张华 曾保成 杨凤军 |
| |
作者单位: |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3;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2;3.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2;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5.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41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铜业有限公司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云南东川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编号:2018K01)和《我国稀有金属矿床形成的深部过程与综合探测技术示范项目(编号:2017YFC0602403)》 |
| |
摘 要: |
海相砂岩型铜矿床是世界铜矿床主要类型之一,多产于新元古代和二叠纪的大型沉积盆地中。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碎屑岩或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具多层位成矿特征。根据海相砂岩型铜矿的研究现状,从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性质、来源、运移、金属元素的沉淀机制等方面,综述中非加丹加铜矿带和云南东川铜矿带近年的研究成果,发现盆地卤水成矿模式逐渐替代了原来的沉积-改造模式,具有后生成矿特征。 2个铜矿带属于元古宙砂页岩-白云质碳酸盐岩-黑色炭质页岩含铜建造,矿体具明显层控特征,受褶皱、断层和角砾岩的控制。通过2个铜矿带的含矿建造、矿化特征等对比,发现东川铜矿与中非加丹加铜矿有高度的相似性,具有盆地卤水成矿模式的特征。最后对海相砂岩型铜矿和东川铜矿的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流体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 键 词: | 砂岩型铜矿 盆地卤水 蒸发岩 加丹加铜矿 东川铜矿 |
收稿时间: | 2020-03-12 |
修稿时间: | 2020-04-26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