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萤石矿床成矿规律及成因 |
| |
作者姓名: | 方贵聪 王登红 陈毓川 黄凡 王岩 吴家旭 胡世辅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3)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4) 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浙江绍兴,312000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 DD20160346、DD201903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80208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 2016YFC0600208)、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联合资助成果。 |
| |
摘 要: | 南岭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萤石矿聚集区之一。本文从矿床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成岩成矿时代、稀土元素组成、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区内萤石矿床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南岭萤石矿床的数量东多西少,储量则是"中间大,两头小",矿床类型中亚带以伴生型为主,东亚带和西亚带主要为单一型。成矿时限介于160~100 Ma之间,集中在160~135 Ma,由中亚带向西亚带和向东亚带有变年轻的趋势。单一萤石矿床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成矿热液沿破碎带循环、淋滤,使花岗岩中的F以及地层中的Ca再次活化、富集、重结晶成矿,成矿相对于成岩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性,时差为10~20 Ma。伴生型萤石矿床首先经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由花岗岩浆的F与地层的Ca结合形成,成岩与成矿作用近于同步,后期又经历了大气降水改造和重结晶。
|
关 键 词: | 萤石矿床 战略性新兴矿产 成矿规律 矿床成因 南岭成矿带 |
收稿时间: | 2019-05-17 |
修稿时间: | 2019-11-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