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尹琦珺,高抒,高明哲,易家成.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特征[J].海洋通报,2016,35(5):494-506.
作者姓名:尹琦珺  高抒  高明哲  易家成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运用547 nm反射率、海表温度和海表风场遥感数据,分析了黄、东海表层悬沙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区近岸海域表层悬沙浓度较高,远离陆地的海域悬沙浓度一般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季节变化的敏感区(变化较大的区域,其反射率差大于1%)为浑浊羽状流分布区域和近岸海域。该羽状流从江苏海岸向东偏南方向延伸至黄、东海陆架中部,其边界以4 mg/L表层悬沙浓度为标志,冬季最盛,夏季最弱,甚至消失。研究区表层悬沙浓度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冬季敏感区为浑浊羽状流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域(即羽状流东北部)、台湾海峡、近岸海域、浑浊羽状流南部边缘;其夏季敏感区主要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的幅度略小于季节变化。冬季黄海暖流和台湾暖流对浑浊羽状流的扩散起阻碍作用,二者基本框定了该季节浑浊羽状流的边界范围,其年际变化形成多年尺度上冬季表层悬沙浓度的敏感区。虽然风浪作用对悬沙浓度变化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冬季浑浊羽状流的形成和扩展的变异是受陆架环流控制的,是表层悬沙向深海输运的重要因素。此外,对敏感区的平均海表温度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PDO)I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陆架环流的宏观格局受到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的影响,而PDO的影响弱于ENSO。

关 键 词:悬沙浓度  年际变化  敏感区  输运过程  中国东部陆架
收稿时间:2015/7/22 0:00:00
修稿时间:9/6/2015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