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双热带气旋合并过程涡旋强度与吸引效应相关特征数值模拟
作者姓名:徐洪雄  徐祥德
作者单位: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 210044;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10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5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960)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中尺度模式HWRF(Hurrican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System)模拟双热带气旋"狮子山"(2010)与"南川"(2010)涡旋合并过程,并通过强度敏感性试验揭示两涡旋强度对合并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两者的合并过程中,"狮子山"涡旋强度明显大于"南川";"狮子山"涡旋对"南川"涡旋具有更大的"吸引"效应,两者西侧呈相对强的能量、水汽"连体"通道。HWRF能够较好的模拟出双热带气旋"狮子山"与"南川"的强度、移动路径,尤其是两涡旋的合并过程。进一步分析控制试验双热带气旋水平与垂直结构揭示出两涡旋"互旋"过程中,"弱涡旋"并入"强涡旋"相互影响特征。有关"狮子山"与"南川"强度的敏感试验亦表明,两者各自涡旋强度"合并方向"具有关键影响。在敏感性试验中,改变涡旋强度后两者路径亦存在"互旋"现象,但与控制试验两涡旋"合并方向"相反,即敏感性试验热带气旋"狮子山"涡旋削弱,而"南川"涡旋强度相对增强,导致原涡旋西侧水汽、能量输送连体通道明显削弱,同时由于"南川"涡旋的强度强于"狮子山",两者东侧水汽、能量输送通道亦加强,导致"南川"涡旋对"狮子山"的涡旋存在"吸引"效应。"狮子山"涡旋残留云带一部分合并入"南川",一部分则随西南气流进入台风"圆规"。

关 键 词:热带气旋  合并  结构  强度
收稿时间:2013-03-27
修稿时间:2013-05-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下载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姜舒婕,吴立广,梁佳.热带气旋生成过程的中尺度涡旋活动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16,36(6):779-788.
[2]、王科,吴立广.初始涡旋结构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科学,2019,39(3):285-294.
[3]、赵鹏国,银燕,肖辉,康汉青.气溶胶对热带气旋强度及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2016,36(1):1-9.
[4]、费建芳,黄小刚,程小平,郑静.热带气旋海棠(2005)强度数值模拟试验[J].气象科学,2010,30(5):657-665.
[5]、袁金南,宋丽莉,黄燕燕,陈子通,刘春霞,丁伟钰.一种初始涡旋重定位方法及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拟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10,26(3):257-263.
[6]、罗哲贤,徐祥德,陈联寿.涡旋合并过程的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2002,26(6):807-816.
[7]、滕代高,高云,代刊,黄新晴.涡旋自组织过程影响0604号热带气旋Bilis降水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4):433-442.
[8]、王玉清,朱永禔.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 II: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2,16(6):659-668.
[9]、王玉清,朱永禔.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 Ⅱ: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2(6).
[10]、朱哲,钟中,卢伟,孙源.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对出梅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8,41(2):145-154.
[11]、周婉君,徐海明.东中国海黑潮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学报,2015,38(1):9-18.
[12]、董林,端义宏.热带气旋经过台湾岛强度变化特征[J].气象,2008,34(7):10-14.
[13]、邢蕊,易笑园,朱月佳,等..环渤海地区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的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J].气象与环境科学,2021,44(2):53-62.
[14]、马丽萍,陈联寿,徐祥德.全球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2):147-154.
[15]、覃卫坚,李耀先,廖雪萍.广西热带气旋的暴雨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1):1-6,109.
[16]、陈光华 裘国庆.热带气旋强度与结构研究新进展[J].气象科技,2005,33(1):1-6.
[17]、吴达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分布特征[J].大气科学,1997,21(2):191-198.
[18]、于玉斌,姚秀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521-526.
[19]、Shigeo Abe,王玉清.一个热带气旋的非对称性与移动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技,1989(6):51-54.
[20]、孔军,魏鼎文.中尺度强对流云系相互作用与热带气旋形成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1,15(3):105-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