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
| |
作者姓名: | 戴其文 杨靖云 张晓奇 胡森林 |
| |
作者单位: | 1.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桂林 5410042. 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桂林 5410043.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34.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7XJC790001);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18-GMD-025);广西文科中心专项项目(GZL2019005);广西青年创新人才科研专项(2019AC20283);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成果 |
| |
摘 要: |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 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 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 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关 键 词: | 污染企业/产业 转移特征 转移模式 动力机制 |
收稿时间: | 2019-07-28 |
修稿时间: | 2019-10-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