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矿床则古朗北矿段花岗斑岩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
| |
作者姓名: | 祁婧 唐菊兴 林彬 唐攀 陈国良 张忠坤 张泽斌 李怡萱 吴纯能 孙渺 杨征坤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资源成矿作用与矿产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611756;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拉萨,850212;成都理工大学,成都,100059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深地专项(编号2018YFC0604101)、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项目(编号SYSCR2019- 02,KK2017)、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XZ201901- GB-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02097,41902101)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167)联合资助的成果。 |
| |
摘 要: | 则古朗北位于甲玛矿区东北部,是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与Ⅱ号复式岩体有关的重要矿段。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揭示Ⅱ号复式岩体包含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石英闪长玢岩等,发育厚大的铜钼矿体。为查明Ⅱ号复式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本文对其中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7±0.3 Ma(n=22,MSWD=3.3),与主矿段含矿斑岩侵位时代一致。同时,花岗斑岩具有高硅、高钾、富铝的特征,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Eu异常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分异指数较高,是后碰撞环境下壳源砂质沉积岩受热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作为最新发现的矿段,地表的大面积"火烧皮"、深部厚大斑岩型矿体以及角岩型矿体的揭露,均暗示Ⅱ号复式岩体具有独立形成大型-超大型规模矿床的潜力,应该作为后续勘查评价的重要靶区。
|
关 键 词: | U-Pb年龄 地球化学 成矿潜力 则古朗北矿段 甲玛 |
收稿时间: | 2020-06-08 |
修稿时间: | 2020-07-1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