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六盘山区两类雾物理结构的初步观测研究
引用本文:党张利,穆建华,闫军,曹宁,常倬林.六盘山区两类雾物理结构的初步观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3(4):574-582.
作者姓名:党张利  穆建华  闫军  曹宁  常倬林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73);;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AC03489);
摘    要:利用2020年在六盘山区观测高山雾获得的隆德、泾源、六盘山气象站地面能见度、温度、相对湿度、风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温度、相对湿度垂直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区大范围和仅山顶出现雾时的环流形势和温湿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大范围雾过程和仅山顶雾过程都是受槽前暖湿气流影响,降温增湿导致的,两类雾过程地面相对湿度大于95%,以偏南风为主,隆德和泾源气象站能见度多在200 m以上,六盘山气象站一半以上时间能见度低于200 m。六盘山气象站的雾生消迅速,强浓雾持续时间较长,逆温层厚度增厚早于强浓雾出现的时间,垂直发展深厚,雾发展成熟时逆温层厚度达到1130 m,隆德气象站随着雾发展逆温层厚度也有增厚,但远远小于六盘山气象站,而六盘山气象站逆温强度弱于隆德气象站。随着雾的发展,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向上延伸现象,90%以上相对湿度延伸到1040 m,同时六盘山气象站在出现强浓雾时隆德气象站微波辐射计能够观测到600 m左右的饱和区,这对分析六盘山区典型高山雾垂直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物理结构  观测研究  六盘山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