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引用本文:钟春棋,曾从盛,仝川.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5(4)
作者姓名:钟春棋  曾从盛  仝川
作者单位:漳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363000;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州,350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908专项课题
摘    要: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如何选取有效的指标来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对闽江口鳝鱼滩原生芦苇沼泽湿地以及由其转变的其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草地、滩涂养殖地、水田、弃耕地、池塘养殖地)的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及其2种活性有机碳组分测定含量,结果表明:轻组物质含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为从芦苇沼泽湿地向滩涂养殖地、草地、撂荒地、水田、池塘养殖地依次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轻组有机碳不同程度减少,且对底层轻组的影响大于表层;天然芦苇沼泽湿地易氧化碳平均含量最高,分别比草地、滩涂养殖地、水田、撂荒地、池塘养殖地高40.7%、24.1%、82.6%、75.8%、85.7%;同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易氧化碳的不同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芦苇沼泽湿地和滩涂养殖地以低活性有机碳为主,草地中等活性有机碳占有较大比重,水田、撂荒地则以高活性有机碳占优势;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轻组有机碳、易氧化碳及其组分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易氧化碳  轻组有机碳  闽江河口湿地

Impacts of Land-use on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the Min River Estuary Wetlands
ZHONG Chun-qi,ZENG Cong-sheng,TONG-chuan. Impacts of Land-use on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the Min River Estuary Wetlands[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5(4)
Authors:ZHONG Chun-qi  ZENG Cong-sheng  TONG-chu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