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成矿带杏枫山Au-W矿床白钨矿特征及地质意义 |
| |
作者姓名: | 雷金泽 张宇 时承华 赵廉洁 成玉亮 沈鸿杰 |
| |
作者单位: |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0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得到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2021RC4055)资助 |
| |
摘 要: | 杏枫山Au-W矿床位于湘中Au-Sb-W成矿带西部,以发育矽卡岩型钨矿化和席状石英脉型金矿化两套成矿系统为典型特征,明显有别于区域其它Au-W矿床,为进一步研究区域金、钨成矿机制提供了理想对象。文章根据野外穿切关系、矿物共生组合以及结构特征,将杏枫山白钨矿按次序划分为早期矽卡岩型钨矿化中具振荡环带的Sch-1、内部结构均一的Sch-2、多孔状的Sch-3和晚期席状石英脉型金矿化中结构均一的Sch-4。Sch-1和Sch-2的Mo含量和Eu异常(δEu)分别呈现逐渐降低(47.5×10-6→0.044×10-6)和升高(1.74→3.18)的趋势,暗示其成矿热液氧逸度的逐步降低,这可能与其富Sr特征(251×10-6~4916×10-6)和与矽卡岩矿物共生所指示的强烈水岩反应相关。同时,Sch-1至Sch-3整体上与白马山印支期岩体具有相似的Y/Ho比值,结合前人的年代学研究指示其成矿热液可能来自白马山印支期岩体。Sch-4的低Mo含量(0.014×10-6~0.068×10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白钨矿 成矿流体来源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湘中成矿带 杏枫山Au-W矿床 |
收稿时间: | 2021-09-28 |
修稿时间: | 2023-04-2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