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乌拉山金矿床钾长石的矿物化学及有序度的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胡萍赵令湖 边秋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Chicago,IL 60625,USA 2.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95 49115 ) |
| |
摘 要: | 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PA)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采自乌拉山金矿床含金钾长石石英脉、石英脉以及其他类型岩石中的10 0多个钾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果状态,并采用R和Q模式聚类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含金矿脉、岩浆热液脉和蚀变花岗岩中的钾长石为中等到最大微斜长石,其特征为K2 O含量高,但相对而言,Na2 O、CaO和BaO的含量低。其他岩石类型中的钾长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果状态变化很大,可以从透长石、正长石到微斜长石,其特征为K2 O的含量相对较低,但Na2 O、CaO和BaO的含量相对较高。含金样品中的钾长石通常更富K2 O ,表明金的成矿作用与富钾的热液流体和碱质交代作用有关。乌拉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两个阶段,主要的含金钾长石石英脉中的钾长石富K2 O ,形成温度为30 7~379℃,平均为35 3℃;第二阶段含金石英脉中的钾长石含K2 O较低,形成温度为2 6 0~318℃,平均为2 81℃。这些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流体朝温度降低、K2 O含量降低的方向演化,K2 O含量高的热液流体和2 6 0~380℃的形成温度有利于金的成矿作用。
|
关 键 词: | 乌拉山金矿床 钾长石 矿物化学 Al-Si有序度 统计分析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