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湖泊沉积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环境气候意义
作者姓名:刘毅  罗宇涵  孙松  何毓新  柳中晖  孙立广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26;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71; ;3.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5.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60x);极地专项(JDZX20110018);BIRDS—极地沉积物平台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CHINARE2012-02-01)资助
摘    要: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莫愁湖(69°22.3’ S,76°22.0’ E)沉积柱中的有机生物标志物记录了全新世中晚期该地区气候演变过程。不饱和长链烯酮在沉积柱111-76 cm (6450-5100 cal. yr. BP)和36-30 cm(3700-3500 cal. yr. BP)深度有检出,76 cm深度以上基本消失,表明该地区在5100 cal. yr. BP前后气候开始由冷转暖,冰川消融,陆壳抬升,相对海平面下降,同时大量的冰融水使湖泊逐渐淡化。沉积柱底部长链烯酮的检出阶段与东南极相对海平面较高时期相一致,而沉积柱36-30 cm(3700-3500 cal. yr. BP)深度不饱和长链烯酮的痕量检出则揭示了一个短暂的气候干冷,湖泊盐度升高的时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反映的当地气候变化所控制的湖生植物群落演变过程与上述过程基本一致。

关 键 词:东南极  拉斯曼丘陵  长链烯酮  正构烷烃  相对海平面  
收稿时间:2012-02-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极地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极地研究》下载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罗宇涵,刘毅,孙立广.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晚全新世湖泊生物量的变化记录[J].极地研究,2012,24(2):159-167.
[2]、李栓科.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沉积*[J].地理研究,1994,13(4):8-18.
[3]、仝来喜,刘小汉,陈福坤,王彦斌,任留东.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暗色麻粒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极地研究,1995,7(4):68-73.
[4]、仝来喜 王彦斌.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暗色麻粒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南极研究,1995,7(4):65-70.
[5]、李植生,王骥,雷志洪,梁小民,陈旭东,梁彦龄.南极拉斯曼丘陵湖泊水化学特征[J].极地研究,1997,9(1):73-79.
[6]、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站地区Rb含量初步调查[J].极地研究
[7]、卞林根,薛正夫,逯昌贵,陆龙骅,贾朋群.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J].极地研究,1998,10(1):40-49.
[8]、崔迎春,陈绍聪,张浩,宗师,王雪娇,潘荣昊,王伟轩,马立杰,李升贵,张晓波,黄巨澜,陈鸿宇.中国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变质岩系研究的进展[J].极地研究,2024,36(4):505-517.
[9]、王玉贵,赵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斯托尼斯半岛地区化学元素分布特征[J].极地研究,1997,9(4):45-50.
[10]、王玉贵,赵济,陈常松.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斯托尼斯半岛化学风化作用的初步研究[J].极地研究,1997,9(4):35-44.
[11]、曹建廷,王苏民,沈吉,张振克.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J].地理科学,2000,20(5):391-396.
[12]、李果,孙家扌丙.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米勒半岛遥感影象岩性自动分类初探[J].极地研究,1994,6(4):40-45.
[13]、李果.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米勒半岛遥感影像岩性自动分类初探[J].南极研究,1994,6(4):37-42.
[14]、薛积彬,钟巍,赵引娟,彭晓莹.东疆北部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的湖泊沉积记录[J].中国沙漠,2008,28(4):648-656.
[15]、贾铁飞,戴雪荣,张卫国,俞立中.全新世巢湖沉积记录及其环境变化意义[J].地理科学,2006,26(6):706-711.
[16]、田庆春,石小静,石培宏.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盐湖研究,2021,29(1):25-32.
[17]、曹建廷 沈吉.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82-86.
[18]、曹建廷,沈吉,王苏民.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9(3).
[19]、郭金春,马海州.湖泊生物标志物与古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J].盐湖研究,2008,16(4).
[20]、张海峰,王汝建,陈荣华,高爱国,李丽,王慧.白令海北部陆坡全新世以来的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J].极地研究,2014,26(1):1-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