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9—2012年中国闪电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王娟  谌芸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225;北京市昌平区气象局,北京 102200;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48)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5和GYHY201206004)共同资助
摘    要:运用全国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云地闪电资料,对我国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闪中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94%以上,正地闪占5%左右,我国闪电主要发生在5 9月,7、8月是闪电高发期,同雨带的推进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季风的推进,闪电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增多。闪电在夏季达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闪电频次日变化主要呈单峰分布,全国闪电多发时段在16 17时,同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相对应。闪电总体分布南部比北部多,东部沿海比西部内陆多;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华南地区、中东部地区以及四川盆地为我国闪电密度高值区;闪电白天主要发生在江浙以及广东沿海一带,夜间则主要发生在云贵、川渝内陆地区。午后至傍晚(14—20时)闪电最活跃,上午(08—14时)最不活跃。三个闪电高发区的闪电峰值所在月份不同,华南地区主要在6月,四川盆地主要在7月,而中东部地区则在8月出现最大值。春季闪电最活跃的区域是华南,这和该区域的前汛期降水密切相关。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40kA,累计概率在60%以上的正、负地闪电强度分别小于60 kA和35 kA;累计概率在90%以上的正、负地闪强度分别小于140 kA和65 kA,闪电强度的低值区主要分布负闪,而正闪主要分布在闪电强度的大值区。

关 键 词:闪电活动  时空分布  闪电密度  闪电强度
收稿时间:2013-09-23
修稿时间:2014-09-2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