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
引用本文:钟世军, 吴建平, 房立华, 王未来, 范莉苹, 王怀富. 2017.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 地球物理学报, 60(6): 2304-2314, doi: 10.6038/cjg20170622
作者姓名:钟世军  吴建平  房立华  王未来  范莉苹  王怀富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北京市地震局, 北京 100080
基金项目:地震行业专项(201308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97,41304043,41504049)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14C08,DQJB15B13)资助.
摘    要: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670套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面波资料,使用新近发展的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12~60 s周期范围比以往成像结果具有更高分辨率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褶皱系西段、秦岭褶皱系西段和松潘—甘孜褶皱系,在16~60 s周期范围内均显示出明显的低速异常分布,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力学强度较低,在强烈的构造应力作用下易发生形变.与西段不同,祁连褶皱系东段和秦岭褶皱系中段的相速度分布特征揭示,其中下地壳的速度明显高于高原内部区域.鄂尔多斯块体整体上表现为稳定块体具有的高速特征,但其西部边缘在中上地壳的速度比块体中部地区偏低,且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临河断陷盆地和西缘的银川断陷盆地,在较短的周期范围内(12~20 s)表现为局部低速特征,但与银川断陷盆地不同,临河断陷盆地的低速特征可一直延续至60 s周期以上,表明该盆地下方地壳及上地幔速度明显偏低,可能与深部热作用有关.阿拉善块体与其北部地区的速度差异主要表现在中上地壳,这一现象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基于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揭示了以往面波层析成像难以获得的深部细节特征,为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面波层析成像   程函方程   瑞利波   相速度
收稿时间:2016-02-24
修稿时间:2017-01-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