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生代孢粉组合与气候环境演变 |
| |
引用本文: | 谢宇龙, 吴福莉, 方小敏. 云南新生代孢粉组合与气候环境演变[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 39(2): 164-176.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7090601 |
| |
作者姓名: | 谢宇龙 吴福莉 方小敏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 10010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新生代全球的气候与植被经历了显著变化。系统开展云南新生代植被与气候的研究将为理解青藏高原隆升和印度季风起源与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总结了近几十年来云南的新生代孢粉记录,重建了除始新世以外的云南新生代植被与气候的大致变化,并划分出9个孢粉组合带:古新世为榆粉属-麻黄粉属-希指蕨孢组合,植被是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偏干旱; 早中渐新世时为栎粉属-桤木粉属-松科-水龙骨科组合,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温暖湿润;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针叶林增多,气候有所变凉,为松科-栎粉属-水龙骨科组合; 中中新世为壳斗科-桤木属-水龙骨科-松科组合,壳斗科和喜湿热的蕨类植物含量高,反映了暖湿的中中新世气候环境; 晚中新世—早上新世为壳斗科-松科-桤木属-草本植物组合,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晚期针叶林和草本植物增多,气候有冷干化趋势; 中上新世为栎属-松科-水龙骨科组合,热带亚热带的科属增加,气候暖湿; 晚上新世为松科-栎属-草本植物组合,针叶林和草本植物扩张,气候有冷干化的趋势; 更新世为松科-草本植物-栎属组合,针叶林和草本植物增多,气候进一步冷干化; 全新世为松科-栎属组合,气候总体回暖,以中期最为暖湿。上述云南孢粉植物群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全球温度是控制云南植被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变冷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而晚中新世以来的冷干化是全球变冷和高原隆升叠加的结果。已有的研究显示云南古近纪的孢粉研究明显不足,部分地层仍存在时代争议,因此,认为今后在解决地层年代学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云南古近纪孢粉的研究工作。

|
关 键 词: | 孢粉组合 云南 新生代 植被 气候 |
收稿时间: | 2017-09-06 |
修稿时间: | 2018-03-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