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
| |
引用本文: | 苟红光,张品,佘家朝,王志勇,林霖,张亦婷. 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 海相油气地质, 2019, 24(2) |
| |
作者姓名: | 苟红光 张品 佘家朝 王志勇 林霖 张亦婷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 |
摘 要: | 通过对吐哈盆地生储盖组合配置、成藏模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吐哈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以及二叠系桃东沟群湖相烃源岩,这2套烃源岩生油强度较大的地区均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烃源基础。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等3套储层,侏罗系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粗砂岩,二叠系梧桐沟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细砂岩、砂砾岩。侏罗系主要有正向分异、逆向分异、垂向分异及混合型等4种成藏模式;二叠系为侧向长距离运聚-古斜坡成藏模式;三叠系为源内垂向运聚-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采用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及特尔菲加权法综合得到吐哈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09×10~8t,剩余资源量为6.07×10~8t。通过地质评价、原油剩余资源量和剩余资源丰度的分布预测,提出了鄯善弧形带、鲁克沁—红连带、西部弧形带3个勘探方向及有利目标区。
|
关 键 词: | 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石油 吐哈盆地 |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resource potential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in Turpan-Hami Basin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