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台湾峡谷“蛟龙号”第140潜次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过程指示意义
引用本文:李梦君,毕乃双,胡丽沙,刘晓航,徐景平.南海北部台湾峡谷“蛟龙号”第140潜次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过程指示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4).
作者姓名:李梦君  毕乃双  胡丽沙  刘晓航  徐景平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功能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摘    要:海底峡谷沉积物来源、输运机制和沉积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深水沉积体系研究的关键,也是近年来深海浊流沉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蛟龙号"第140潜次在南海北部台湾峡谷中段3个站位获取的沉积物短柱的粒度、有孔虫和黏土矿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个短柱上部均以粒度较细、变化较小并含半深海—深海环境的底栖有孔虫为特征的半深海沉积,下部以粒度明显变粗、含有较多浅水种底栖有孔虫的浊流沉积为主。AMS~(14)C测年结果显示该浊流沉积形成于约150aBP,表明台湾峡谷中段有典型的近现代浊流活动。此外,黏土矿物组成表明研究区正常半深海沉积与浊流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台湾,其次为珠江和吕宋岛的碎屑沉积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