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强震的余震重定位及主震震源机制反演
作者姓名:梁姗姗  雷建设  徐志国  徐锡伟  邹立晔  刘敬光  陈宏峰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 2.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3.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5-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212,41674091),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408),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XDB18000000)和郯庐断裂带专项(TYZ20160111)资助.
摘    要: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7年8月8日至10月31日期间四川九寨沟MS7.0主震及5200个余震序列进行相对定位,得到4036个重定位地震事件.采用中国区域地震台网观测到的宽频带垂直分向波形数据和W震相反演方法,得到了主震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分别沿NNW和SSE两个方向扩展,展布长度约58 km,且这些余震主要集中在22 km深度之上.余震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分区特性,即在主震NNW方向约5 km处存在明显的西北和东南两区余震活动分界线;西北区的余震由深至浅具有较好连续性,而东南区却在约10 km深度处存在不连续性.余震分布的这种分区特征,说明九寨沟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强烈的不均匀性.余震分布与主震破裂特征的一致性,证实了我们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展示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46°/83.7°/-177°,而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为155.7°/87.1°/-6.3°,最佳质心深度为15.5 km,矩震级MW为6.5.根据余震分布较为垂直和主震震源机制解两节面的倾角均在80°以上,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推测此次九寨沟地震为与节面Ⅱ参数相近的一次高角度的左旋走滑型事件.

关 键 词:九寨沟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W震相  震源机制  
收稿时间:2017-09-25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