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建坝前后流量和海平面对感潮河段潮位的影响差异 |
| |
作者姓名: | 刘晓强 李茂田 艾威 林沐东 姚慧锟 房易玄 |
| |
作者单位: | 1.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 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 20024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904;2017YFE0107400) |
| |
摘 要: | 三峡大坝运行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广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选取长江感潮河段沿程6个站(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江阴和天生港)1963-1985年(其中1970年和1971年数据缺失)和2003-2013年(其中2008年和2012年数据缺失)共30个年份的1月和7月的月均高潮位资料,以及相应月份上游大通站的流量(1950-2013年)、长江河口吴淞站潮位资料,通过肯德尔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长江感潮河段潮位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1)枯季流量和海平面的增加,导致上下段(以江阴为界)的潮位分别上升了0.33 m和0.20 m;洪季流量减少和海平面增加,导致上段潮位减小0.19 m、下段潮位增加0.04 m.(2)感潮河段洪季海平面与潮位回归方程的斜率均增加,表现为建坝后洪季洪涝灾害增加.(3)上下段流量和海平面对潮位贡献率的显著变化是导致上下段潮位呈现不同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
|
关 键 词: | 三峡大坝 流量 海平面 潮位 长江感潮河段 |
收稿时间: | 2022-08-01 |
修稿时间: | 2022-12-1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