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丁轩茹,管兆勇,成印河,石睿,王东晓.1998年季风试验期间南海蒸发波导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2(6):905-910. | [2]、 | 谢立安.夏季南海季风活动的诊断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6(2). | [3]、 | 阎俊岳.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J].气象学报,1997,55(2):174-186. | [4]、 | 梁建茵,李春晖,吴尚森.2003年我国夏季西南季风活动概况[J].气象,2004,30(8):8-12. | [5]、 | 姚华栋,任雪娟,马开玉.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海 气通量的估算[J].应用气象学报,2003,14(1):87-92. | [6]、 | 梁建茵,吴尚森.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J].大气科学,2002,26(6):829-844. | [7]、 | 莫梁狄黄冬至周景文.南海西南季风强度与茂名降水的关系[J].广东气象,2017(4):24-27. | [8]、 | 李汀,琚建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J].气象学报,2013,71(3):492-504. | [9]、 | 邱可森.1984年西南季风期南海高空风的一次观测情况[J].广东气象,1990(3):23-25. | [10]、 | 赵永平,陈永利,白学志,王凡.南海-热带东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与南海季风爆发关系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0,16(2):115-122. | [11]、 | 林佩云.西南季风对台湾梅雨活动的影响[J].广东气象,1995(2):45-47,28. | [12]、 | 陈忠明,徐茂良,闵文彬,缪强.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J].高原气象,2003,22(2):162-167. | [13]、 | 李国平,陈佳.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J].暴雨灾害,2018,22(4):293-302. | [14]、 | 梁建茵 吴尚森.南海西南季风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其与海温的相互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1):95-104. | [15]、 | 谢炯光,纪忠萍,谷德军,梁建茵.南海西南季风异常与广东省汛期重要天气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8,24(3):209-218. | [16]、 | 汤懋苍,梁娟,邵明镜,石岗.高原季风年际变化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1984(3). | [17]、 | 曾强,张耀存.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热带气象,2008,24(1):44-50. | [18]、 | 曾强,张耀存.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8,24(1):44-50. | [19]、 | 张舰齐,叶成志,陈静静,沈维军.印度洋偶极子对中国南海夏季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9,43(1):49-63. | [20]、 | 丁一汇,李崇银,柳艳菊,张锦,宋亚芳.南海季风试验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2):202-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