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内蒙古锡林浩特北早二叠世花岗岩类定年及成因
作者姓名:郭喜运  孙华山  董挨管  任建勋  徐瑞英  高博
作者单位:山西省矿山调查测量队, 山西 太原 030024;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山西 太原 030006,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山西 太原 030006,山西省矿山调查测量队, 山西 太原 030024,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447)资助。
摘    要:内蒙古锡林浩特北部朝克乌拉山附近分布有早二叠世花岗岩类,可作为兴蒙造山带东部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载体。本文通过对花岗岩类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早二叠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地球化学上,岩石具有高硅、富碱、贫钙、贫镁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碱性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馏,总体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Rb、Th、K、La、Ce、Nd、Zr、Hf、Sm元素明显富集,Ba、Ta、Nb、Sr、P、Ti元素显著亏损。岩石的锆石饱和温度为802℃,具有低Sr高Yb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高温低压环境,结合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岩体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岩与岛弧岩浆作用有关。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75.6±1.3) Ma(正长花岗岩)、(274.2±1.4)Ma(正长斑岩),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区域上阿木山组中安山岩夹层的锆石U-Pb年龄,古生物、花岗岩证据表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期,贺根山洋闭合并完成了板块碰撞挤压到碰撞伸展的转换。

关 键 词:地质意义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贺根山
收稿时间:2018-03-15
修稿时间:2018-12-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