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陈孝德,林传勇,史兰斌.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7,23(11):2775-2784.
作者姓名:陈孝德  林传勇  史兰斌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    要:新生代玄武岩中的下地壳包体,由于从下地壳被快速携带至地表,因此保留了下地壳的直接信息.华北北部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除了含有丰富的幔源包体之外,还含有许多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区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和位错亚构造特征的详细研究,探讨下地壳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表明,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的低温(<800℃)样品中确实发育显微破裂,但变形双晶、变形条带、扭折带也同样发育,动态重结晶作用也开始出现.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变形双晶、变形条带、变形纹、扭折带和重结晶新晶粒等塑性变形特征占主导地位,而显微破裂则主要表现为由塑性失配引起的显微破裂以及流体包裹体面.而明显不同于Ivrea带地体麻粒岩,在这些包体中未发现与韧性剪切有关的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透射电镜观测表明,包体中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普遍发育自由位错、位错列、亚晶界、新晶界、变形双晶、包裹体列和出溶片晶等位错亚构造.上述观测结果表明,下地壳变形作用以塑性变形为主而不是准脆性变形,其变形机制主要为位错的滑移和攀移机制,其中包括机械双晶作用和动态重结晶作用.

关 键 词:下地壳  下地壳包体  变形显微构造  位错亚构造  变形机制
修稿时间:2006年12月18

Deformation microstruetures of lower crustal granulite xenoliths from Hannuoba Cenozoic basalts, China and their geologic implications
CHEN XiaoDe,LIN ChuanYong,SHI LanBin.Deformation microstruetures of lower crustal granulite xenoliths from Hannuoba Cenozoic basalts, China and their geologic implications[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7,23(11):2775-2784.
Authors:CHEN XiaoDe  LIN ChuanYong  SHI LanBin
Abstract:
Keywords:Lower crest  Lower crustal xenoliths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Dislocation substructures  Deformation mechanis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