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成因和南部地区隐伏矿预测
作者姓名:申萍  何兰芳  荆林海  潘鸿迪  冯浩轩  罗耀清  李昌昊  马华东  曹冲  白应雄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094;3.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4.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5.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91962213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 132A11KYSB20190070 );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 2020E0104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引进计划
摘    要:新疆可可托海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资源已枯竭多年,其成矿理论及找矿工作均亟待突破.我们对矿区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变质岩和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并开展了矿区遥感数据解译和地球物理测量工作.结果表明,哈巴河群变质岩以云母片岩为主,与大陆上地壳微量元素含量相似,若以此作为花岗质岩浆的源岩,很难通过部分熔融直接形成含矿熔体;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由白云母钠长花岗岩和少量钠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源于地下深处,在向上运移过程中,经过结晶和流动分异作用,形成富挥发分的含矿岩浆,异地侵位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枝,矿区存在花岗岩-伟晶岩成矿系统.遥感数据解译显示,矿区发育多个环形影像,这些影像是深部环形构造在浅部的反映,已知的伟晶岩脉及稀有金属花岗岩均赋存其中,指示矿区含矿岩浆活动可能与深部环形构造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15 km以下深处发育低电阻率异常体,反映深部可能存在残余的岩浆房或局部熔融带,矿区花岗质岩浆源于此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南北环形构造的深部均存在低电阻率异常.基于上述地质-遥感-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我们预测在矿区之南的环形构造深部有断裂构造及含矿岩浆活动,其中可能有隐伏稀有金属矿体的存在.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