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雪层层位跟踪法研究暖型成冰作用的年限——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
引用本文:尤晓妮,李忠勤,王飞腾.利用雪层层位跟踪法研究暖型成冰作用的年限——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2005,27(6):853-860.
作者姓名:尤晓妮  李忠勤  王飞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 冰芯与寒区环境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基金 ,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降雪通过冷型或暖型成冰作用转化为冰川冰,中国冰川以暖型成冰作用为主.利用在雪层中插置竹板,通过竹板进行层位跟踪的方法,历时24个月连续观测,研究了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m)降雪演化为粒雪冰的时间问题.结果表明:夏季,新雪转化为细粒雪约需要7 d,细粒雪转化为粗粒雪约20 d到3个月;同样的转化在冬季分别需要约2.5个月和2~4.5个月.粗粒雪转化成粒雪冰的时间大约40个月.由此得到该处新雪演化为粒雪冰历时约41~47个月.8~9月为雪粒演化的主要成冰期.不同层位雪层的密实成冰速率因粒雪性质和密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融水是影响成冰时间及成冰量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1号冰川  成冰年限  层位跟踪  
文章编号:1000-0240(2005)06-0853-08
收稿时间:2005-06-15
修稿时间:2005年6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