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以广汉三星堆遗址水耕人为土为例
引用本文:何毓蓉,徐祥明,吴晓军,王艳强,贺秀斌.古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以广汉三星堆遗址水耕人为土为例[J].山地学报,2008,26(6).
作者姓名:何毓蓉  徐祥明  吴晓军  王艳强  贺秀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2. 四川省农业厅土肥生态处,四川,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摘    要:选定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典型古水耕人为土,研究剖面的诊断层特性与形成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形成时期长、发育程度高的古水耕人为土,在土壤剖面形态和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分化.同时水耕表层结构发育,犁底层适度紧实和有一定结构发育;水耕氧化还原层表现出物质的水耕淋淀及其转化特征等.深化了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对高肥力水耕人为土的培育,以及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研究上取得进展,都有一定意义.

关 键 词:古水耕人为土  剖面特征  诊断层特性  形成过程  三星堆遗址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