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中山站-格罗夫山考察沿线海源物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秦翔, 李传金, 效存德, 侯书贵, 丁明虎, 任贾文, 秦大河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早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 [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01069,40776002,40825017,4117105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年人才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支持项目; 极地科学考察战略基金项目(编号:20080202,0852H71001);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考察专项项目(编号:CHINARE 2012-04-04,CHINARE 2012-02-02)资助 |
| |
摘 要: | 对东南极Lambert冰川东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沿线中山站-格罗夫山(距海450 km)段雪坑(或粒雪芯)中海源离子(Na+,Cl?,nss-SO42?和MSA)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海盐离子(Na+和Cl?)浓度在距离海岸带100 km以内(高程低于1500 m)呈现指数降低趋势,统计结果表明距海远近及海拔是影响内陆地区海盐离子的沉积浓度的两项重要因子.随着向内陆距离的增加,Cl?/Na+比值呈增长趋势,同时伴随标准偏差波动幅度的增加,表明东南极内陆地区可能存在除海盐之外其他来源的贡献.格罗夫山地区9个采样点获取的样品中Na+和Cl?离子的浓度高于CHINARE沿线与格罗夫山相似距海距离的采样点,格罗夫山的低海拔及特殊的地形条件可能是导致较高浓度的主要原因.考察沿线样品中nss-SO42?和MSA两种不同的硫化物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相比MSA,nss-SO42?呈现出随距离的增加更为显著的降低趋势,表明不同的来源及传输途径可能对内陆地区两种硫化物的沉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研究点两者的相关系数进一步支持了该研究结论.
|
关 键 词: | 海源物质 海盐 硫化物 Lambert盆地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