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82-2009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指数变化
引用本文:聂勇,刘林山,张镱锂,丁明军.1982-2009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指数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895-903.
作者姓名:聂勇  刘林山  张镱锂  丁明军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330022
基金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植被指数是指示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1982-2009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简称珠峰地区)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土地覆被和野外调查等数据,采用时序变化趋势和空间分析法,对珠穆朗玛峰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过程及保护区成效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珠峰地区NDVI分布的总特征是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②1982-2009年珠峰地区NDVI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1982-1997年,珠峰地区NDVI总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北部地区增幅较大;1998-2009年,NDVI总体下降(56.96%的NDVI呈下降趋势),其中,珠峰地区中部和北部的NDVI下降最为明显,而南部核心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的NDV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③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变化的过程和空间差异性推断:1998年以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促使珠峰地区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关 键 词:植被指数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变化趋势  保护效果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