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序幕: J2早期玄武岩
引用本文:谢昕,徐夕生,蒋少涌,邱检生.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序幕: J2早期玄武岩[J].中国科学D辑,2005,35(7):587-605.
作者姓名:谢昕  徐夕生  蒋少涌  邱检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岩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40125007)、国家创新群体研究基金(批准号:40221301)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132010)资助
摘    要:中国东南部在约205~180 Ma之间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 在随后的180~170 Ma的中侏罗世早期则出现了小规模岩浆活动, 从而揭开了本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长时期岩浆活动的序幕. 在这10 Ma左右的时间段内形成的火山岩, 分布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闽西南地区, 构成了一条呈近EW向展布的火山岩带. 沿该岩带由内陆向沿海方向, 火山岩的规模逐渐增大, 玄武岩由单独产出过渡到与大量酸性岩类共生, 岩性由碱性变化为拉斑质, 具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对各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 沿内陆向沿海方向, 玄武岩原始岩浆的起源深度逐渐变浅, 而源区熔融程度、分离结晶程度以及受陆壳物质混染的程度逐渐增强, 是造成火山岩带地质特征变化的深部制约因素. 在中侏罗世早期, 西向扩张的太平洋板块开始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 并主要以挤压应力作用于中国东南部, 使得本区印支期形成的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 并有越靠近沿海, 近EW向断裂重新活化拉张的程度越高的趋势, 从而造成本区软流圈沿断裂拉张带减压上涌的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并为本期岩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源.

关 键 词:中侏罗世早期玄武岩  软流圈上涌  大规模岩浆作用  中国东南部  太平洋板块
收稿时间:2004-10-11
修稿时间:2004年10月1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