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发育特征与封盖有效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林良彪 郝强 余瑜 淡永 彭勇民 |
| |
作者单位: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桂林 541004;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75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990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广泛发育一套膏盐岩,主要沉积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基于四川盆地深井及实测剖面中膏盐岩的识别和统计,发现下寒武统有川南和鄂西两大聚盐区,最厚达690.40m;川南聚盐区西部以含泥含云质石膏岩类和含膏砂泥岩类为主,东部及颚西聚盐区主要为含膏白云岩类。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膏盐岩发育于浅水缓坡沉积环境,有潮上萨布哈和缓坡蒸发两类成因。通过对川南聚盐区储盖匹配关系及后期构造与膏盐岩封盖性分析,表明下寒武统膏盐岩与盐下震旦系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四川盆地边界大断裂及边界外寒武系的抬升暴露让膏盐岩在盆地外封盖性失效,而在盆地内膏盐岩的封盖性较好。威远气田解剖表明有膏盐岩分布的威远地区成藏,而无膏盐岩分布的资阳地区气藏被破坏,显示了下寒武统膏盐岩在四川盆地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关 键 词: | 下寒武统 膏盐岩 封盖有效性 威远气田 四川盆地 |
收稿时间: | 2013-09-10 |
修稿时间: | 2014-02-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