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邓虎成,周文,郭睿,伏美燕,谢润成,陈文玲,彭先锋,肖睿.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J].岩石学报,2014,30(3):801-812.
作者姓名:邓虎成  周文  郭睿  伏美燕  谢润成  陈文玲  彭先锋  肖睿
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096)和地调项目(1212011220762)联合资助.
摘    要: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其差异性的受控因素和成因的认识是制约该类储层分类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常规物性、压汞分析、阴极发光、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喉道类型、喉道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孔中渗细喉型、中高孔低渗细喉型、中高孔特低渗微喉型、低孔特低渗极微喉型四种孔隙结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和方案,同时指出了在该类储层中好的孔隙结构具有网络状、偏细型、分选较差的孔喉特征。通过分析明确了孔隙结构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岩石组构和溶蚀作用,认为该套储层的孔喉空间及结构是以沉积形成的原生孔隙受同生期或准同生期的溶蚀改造为基础,并在后期表生岩溶作用下的改造而成;而先期受岩石组构控制下的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性。通过本文研究将对中东地区该类储层的形成及分类评价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艾哈代布油田  中-下白垩统  孔隙结构  孔隙成因
收稿时间:8/9/2013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3/12/2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