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细颗粒物质输运与再悬浮过程
作者姓名:杨旸  高抒  汪亚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于2005年5月大潮期间在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的4个站位进行潮周期观测,获得了流速、悬沙等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水沙通量和再悬浮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深槽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潮差自湾口向湾内方向增大;悬沙的组分以粉砂为主,分选较差,偏态以负偏为主,这些特征与底质一致;深槽中部和东部的悬沙沿岸线向湾内方向输运;深槽西部和东部外侧的悬沙输运方向与余流方向一致,分别向湾内和南部输运;除转流和流速加速初期外,垂线流速分布符合Kûrmûn-Prandtl模型,摩阻流速与垂线平均流速变化趋势一致。计算得到的表观粗糙长度在涨落潮时段的水流加速或减速阶段都呈增大趋势,且数值较大,这难以把它简单地归结为床面形态的作用,表观粗糙长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高悬沙浓度和浓度成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这一假说的验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现场观测和机制分析。计算所得的再悬浮发生的周期性与实测悬沙浓度的周期性相符,而且最大悬沙浓度的出现滞后于最大再悬浮通量,说明再悬浮作用对水层中悬沙浓度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悬沙输运  再悬浮  边界层过程  潮流深槽  杭州湾
文章编号:0253-4193(2008)02-0092-10
收稿时间:2007-05-23
修稿时间:2007-05-23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引证文献(本文共被引2次):
[1]、刘 伟,周 斌,王丕波,陈庆锋,马君健,李 青,张 婧.沉积物再悬浮氮磷释放的机制与影响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4):1311-1318.
[2]、谢东风,高抒,潘存鸿,唐子文.杭州湾沉积物宏观输运的数值模拟[J].泥沙研究,2012(3):51-56.
相似文献(共20条):
[1]、王华强,高抒.杭州湾北岸高潮滩沉积与沿岸物质输运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6):25-30.
[2]、石勇,高建华,刘强,艾乔,盛辉,汪亚平,李军,白凤龙.陆架环流作用下的北黄海中北部细颗粒物质输运[J].海洋学报,2019,41(4):53-63.
[3]、袁忠浩,宋伟建.杭州湾金山卫深槽地区地貌发育与演变探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3).
[4]、朱首贤,丁平兴,史峰岩,朱建荣.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Ⅱ.冬季余流及其对物质的输运作用[J].海洋学报,2000,22(6).
[5]、杨宗严.河口及浅海环境中细颗粒悬浮泥沙长期输运过程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1993,12(1):13-19.
[6]、张伯虎,陈沈良,谷国传,丰爱平.钦州湾潮流深槽的成因与稳定性探讨[J].海岸工程,2010,29(3):43-50.
[7]、史峰岩 朱首贤.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I.杭州湾,长江口三 …[J].海洋学报,2000,22(5):1-12.
[8]、史峰岩,朱首贤,朱建荣,丁平兴.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I.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2000,22(5).
[9]、史峰岩,朱首贤,朱建荣,丁平兴.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Ⅰ.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2000,22(5):1-12.
[10]、金玉休,曹志敏,吴建政,朱龙海,王恩康.辽东浅滩潮流运动特征与沉积物输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35(6):33-40.
[11]、李谊纯.恢复饱和过程与潮流不对称耦合作用下的悬沙输运[J].海洋工程,2015,33(1):66-72.
[12]、郑璐,张伟,王军,何晓峰.1972—2013年杭州湾北岸金山深槽演变特征与稳定性分析[J].海洋学报,2015,37(9):113-125.
[13]、朱首贤,丁平兴,史峰岩,朱建荣.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Ⅱ冬季余流及其对物质的运输作用[J].海洋学报,2000,22(6):1-12.
[14]、管卫兵,王丽娅,潘建明,董礼先.POM模式在河口湾污染物质输运过程模拟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2002,24(3):9-17.
[15]、王燕,陈斌,李日辉,徐晓达,苏大鹏.渤海湾泥质区南部悬浮体夏季输运过程与机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4):109-121.
[16]、张连杰,赵博,王鹏,张盼.大连湾海域沉积动力环境与物质输运[J].海洋地质前沿,2019,35(6):12-19.
[17]、鲁号号,杨旸,唐杰平,陈德志,徐尧,吴自银,范海波,汪亚平.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20(1):38-48.
[18]、陈斌,周良勇,刘健,王凯.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J].海洋科学,2011,35(5):73-81.
[19]、马晓歌,褚忠信,崔恩苹,祝琳.芝罘湾水动力与物质输运现状的数值模拟[J].海洋地质前沿,2023,39(5):25-32.
[20]、朱首贤 丁平兴.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Ⅱ.冬季余流及其对物 …[J].海洋学报,2000,22(6):1-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