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
引用本文:王敏,沈正康,牛之俊,张祖胜,孙汉荣,甘卫军,王琪,任群.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J].中国科学D辑,2003,33(Z1):21-32.
作者姓名:王敏  沈正康  牛之俊  张祖胜  孙汉荣  甘卫军  王琪  任群
作者单位:1.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100036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开放式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开放式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4.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300180
5.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G1998040703)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特别是1999年与2001年区域网数据, 我们初步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高密度台站速度场中区分出9个独立活动块体和2个广泛形变带, 求出活动块体刚体运动欧拉极和相邻块体间相互运动速率. 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形变场似可分为3类区域 第1类区包括青藏高原内部区域和天山造山带, 形变在全区域内广泛分布; 第3类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及南北带以东地区, 形变场表现为活动块体, 内部稳定, 形变局限在狭窄的边界带内; 第2类区则处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带, 如柴达木、祁连、西宁、川滇菱形南块体等, 这类区形变场特征处在第1, 3类区之间, 虽然还能保持一定的块体完整性, 但块体的尺度和强度已不如第3类地区. 通过分析各类区域岩石圈结构以及形变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初步推断 中国大陆地壳形变模式主要由地壳结构所控制. 中国大陆东部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地壳介质有相当强度, 形变表现为刚性块体的相互运动. 而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和天山的隆起并产生巨厚地壳, 壳内温度上升, 下地壳低速高导层发育, 介质呈较强黏塑性, 地壳脆性层在下地壳塑性流变场作用下产生各种类型的、多层次的形变, 且分布广泛而不局限于少量块体边界地区. 青藏高原边缘的第2类地区地壳结构为第1, 3类地区之间的过渡区, 其形变特征也介于第1, 3类地区之间, 为强度较低的较小活动块体在边界作用力下的运动与变形.

关 键 词:GPS  大陆地壳运动  活动块体  显著性检验
修稿时间:2002年5月2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