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王文宝,李建华,辛宇佳,孙汉申,于英琪.华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18,39(2):179-188.
作者姓名:王文宝  李建华  辛宇佳  孙汉申  于英琪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武警黄金第一支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502197);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DZLXJK2016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 121201104000150009)
摘    要:本文对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南西段的浦北、旧州、台马、大寺、那垌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台马岩体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3±3)Ma,与其它岩体同属早三叠世花岗岩。所有这些岩体均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部分含麻粒岩包体。它们均属强过铝质花岗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它们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Eu负异常明显(Eu/Eu*=0.30~0.54),具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岩体的锆石εHf(t)值均为负值,集中在–16~–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6~2.3 Ga之间。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为地壳减压松弛的构造背景下,地幔或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地壳中的中元古—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高温熔融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

关 键 词:三叠纪    S-型花岗岩    印支期    华南板块    十万大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